400-086-0616
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有一句分量很重的话: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第二,传统产业不能简单退出,而是要转型升级。
第一层意思,是在重申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既然中国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传统产业的支柱地位就不可撼动。第二层意思,则旨在帮助传统产业找到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破题关键。老旧的生产方式如何变革?产业体系的韧性如何增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如何实现?这些问题,都是传统产业“破茧成蝶”所必须跨越的障碍。
对重庆这样的制造大市来讲,思考这一时代命题,回应转型的现实需求,跟上技术的迭代浪潮,意义更加重大。
众所周知,重庆是国家重要的老牌工业基地,党中央更是赋予重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定位。传统制造业贡献了我市制造业70%的产值、税收和就业,这块“家底”,重庆丢不得,也丢不起。
一旦把“家底”定义为“低端产业”,选择简单退出,重庆就失去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新重庆建设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无比坚定地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今年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
诚然,我们无法回避,我市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产业发展水平、产品附加值均有待提高,等等。但这些问题,应当是转型的切入点、升级的突破口,而不是逃避改革的借口、停滞不前的理由。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原有优势就会日益强化,反之,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就会被进一步压缩,进而影响整个产业体系的稳定性。
既然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那么,重庆如何再“添一把火”?一方面,要做大“存量”。从汽摩、电子、装备、冶金等现有行业入手,通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帮助重点产业迈向中高端,闯出一片差异化、特色化的“蓝海”。另一方面,则要用“变量”催生“增量”。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灯塔工厂,引领制造业全方位转型、系统性重塑,进而带动全市产业水平整体提升。
传统不是落后,制造从不过时。重庆用明确的规划、坚定的行动表明,传统制造业也可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通过自身提档升级,形成强化版的“制造优势”,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智造”“重庆创造”品牌,现代化新重庆拥有的物质基础就会越来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