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6-0616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是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形式。高水平开展境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既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合作共赢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国石油工程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持续提升境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水平,打造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精品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把握大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工程企业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势,主动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及地区油气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技术、装备、管理、人才等多重优势,认真履行安全、环保、社会责任,发展了一批稳固成熟的规模市场,建成了一批广泛认可的标志性项目,对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实现我国与共建国家合作共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影响广泛,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油气产业发展和合作格局深刻重构,石油工程企业在依法合规、绿色低碳、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同时,全球能源消费增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逐步复苏,油气投资及实物工作量保持增长势头,全球活动钻机数量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油价低点以来,也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及地区油气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发展意愿强烈,为我国石油工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合作空间。
顺应趋势,创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合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石油工程企业需主动应变求变,把握好三个方面。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数字孪生、高精准智能压裂等技术的深化应用和迭代发展,将更大程度上提升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效率。
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等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公司与各国石油工程企业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更加普遍,石油工程领域的合资公司也将越来越多,技术和人才交流将更加频繁,必将共同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发挥优势,认真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第一,加强与相关国家发展愿景的战略对接,做“一带一路”市场伙伴的合伙人。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市场,以钻修井等优势业务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提高高端市场竞争力,加快实现由“施工方”向“总包商”“技术军”的转变,在“走出去”“走进去”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更高水平的“走上去”。
第二,提升互融互促协同发展水平,做“一带一路”市场的服务商。注重与投资、贸易相结合,推动与设计咨询、投融资、运营服务相融合,探讨三方、多方互利合作,拓展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塑造内涵更为丰富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实现多领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坚持科技引领,提升中国品牌硬实力。立足国内石油工程领域长期以来培育形成的科技优势,积极推广应用超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等工程核心技术和钻井管柱自动化系统等特色产品,持续带动国产成熟装备走向海外,不断提升中国标准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试验田”“示范地”,为技术进步注入更广泛的动能。
第四,推动石油工程服务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环境管控、践行绿色生产、实施绿色施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守护绿色地球;主动对接沿线国家新需求和国内产业新发展,深化行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数字技术与工程技术及装备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为生产赋智、为经营赋值、为发展赋能。
第五,强化全面风险管控,持续提高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水平。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长效机制,推动风险防控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有效防范政治、安全、经营、环保、质量、舆情等各类风险,为海外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当好全面发展“助推器”。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尊重当地习俗、加强文化融合、提供就业机会、培养本土人才,着力打造接地气、聚人心的“小而美”民生项目,服务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随着各大国际石油公司重回传统油气投资领域,为中国油服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带来机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经过几年的调整,各大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纷纷回归油气主业,重新加大传统油气的投资力度,未来一段时间内,油气仍然是一次能源的主体,是解决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三难困境”并向新能源转型的基础和保障。国际油服市场在这一时期将因此保持相对稳定,而这将是中国油服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最大的机遇。
中国油服企业通过在海外市场的打拼,已经具备了与国际油服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但仍将面临如下挑战:首先,中国油服企业国际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市场认可度还不够高;其次,个别国有及民营油服企业相互低价竞争,不利于良性发展;第三,人才国际化程度低,中国企业内部培养的海外人才与国际石油企业对接存在一定困难;第四,动荡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对中国油服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来风险。此外,当地油服企业存在天然优势,这些外部因素也为中国油服企业“走出去”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中国油服企业需着眼内外同步发力,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需大力建设品牌形象。中国油服企业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的地质、建完井、生产、地面设施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要用好这些经验做法,持续提升国际认可度,更好地树立中国油服企业的国际形象。第二,整合内部资源,避免内部竞争,形成市场合力。第三,引进具有国际化经验与视野的人才,及时推动内部人才梯队建设。第四,走出单项服务价格比拼的误区,更多推介高附加值的优质服务。第五,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同时加速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盈利水平,形成良性发展之路。
未来国际油服市场将倾向于数字化发展和高端技术应用,并探索在低碳能源与技术服务领域布局。
市场对高端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急速增加。常规油气开发逐渐转向非常规,井身结构越来越复杂,温度越来越高,井越来越深,工程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技术难度急剧提升,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从单项服务向解决整体方案转变。
国际油服市场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孪生、数字一体化运营架构是市场正在大量讨论和面临的现状。数字化可以让油田适应油价大幅波动的新经济环境,帮助油田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新的价值。
长期来看,单纯依靠传统的油气业务恐怕无法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对此,国际油服公司将转型发展的目光瞄准了低碳能源与技术服务领域,众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能源业务布局,以期抢占市场先机。
当前,中国油服企业在复杂能源市场中开展国际业务,由于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自身成本资源优势,竞争力有所提高,但是在适应海外市场形势变化及自身建设领域依然存在挑战。
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油服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上下游一体化业务格局也是巨大的体制优势。中国油服企业严格执行国际标准,业务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与国际油服市场越来越趋同、接轨,企业管理和项目运作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整体提升油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当前形势下,风险挑战也进一步升级,外部风险显著增加并呈现多元化态势,带来多种不利影响。另外,不少中国民营油服公司也加入竞争行列,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各企业更加重视成本预算和短期收益,如何适应市场形势,增强服务及盈利水平并实现资源整合,成为所有油服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油服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既要加强统一管理和顶层设计,也要抓住细节完善服务。
一是加强专业化统一管理。应用国际标准、商务规则和通用惯例,建立现代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强化项目管理,有效发挥规模优势,实现降本增效;关注政府要求和业主需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强化海外机构合规监管、财税策划;建立完整的风险识别和防控体系,以及风险预判和评估机制。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海外业务各专业板块之间差异显著,要以战略规划的高度来谋划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整合,发挥自身强项,取得良好经营效益。
三是推进服务“一体化”。油服企业需由提供单项业务逐步向一体化服务转型,围绕整个油田生命周期管理延伸产业链。以业主需求为主导,抓实方案优化、强化技术提升、动态跟踪过程及创新管理;提供不同形式的大包、总包服务,带动高附加值业务发展,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结合油田特点,开发难动用油藏、非常规油气资源,实现一体化协同;整合资源平台,建立适用技术和先进装备交流机制。
四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多方位引进和用好懂国际合作、懂商务运作、能有效沟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国际能源市场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必成为未来国际油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油服企业来说,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
国际油服公司轻资产化的转型,有利于中国油服企业在持续扩大钻修井服务市场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认识并把握数字化转型对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模式转变的机遇,提前在智能化、无人化业务方面进行布局。此外,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大国工程落地、探索规模推广网电钻修井机、电驱压裂、钻机自动化配套设备等新技术、新变革,也将为中国油服企业提供更多发展可能性。